夏娃克隆創造文件 I/1-10-頭部與手部

媒材: 3D數位動畫、數位版畫、手繪、AR互動裝置
尺寸: 54 x 72 x 3cm x 10 pcs
年代: 2017

展覽
2020 「身體宣言-林珮淳個展」,大象藝術空間館,台中,台灣
2019 「夏娃克隆AR」,QCC藝術館,CUNY,紐約,美國
2019「都會族群」,紐約藝術基金會,TAAC Tribeca/E. Tay/R Gallery,紐約,美國
2019「Being Here as ME: 台灣女性新媒體藝術展 」,美國大學美術館,華盛頓DC,美國
2019 「GZ-XPO倫敦藝術與意識展」,倫敦,英國
2018-9 「女潮:女性主體與藝術創作展女藝 • 匯:女性主體與藝術創作展」,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/台北當代工藝設計, 南投/台北
2018 「Should We Play ?」大內藝術節,尊彩藝術中心,台北
2018 「404國際藝術與藝術節」,麻省洛厄爾大學藝術中心,麻省,美國
2018 「GZ-BASEL」巴塞爾藝術博覧會平行展,巴塞爾,瑞士
2018 「夏娃克隆創造計畫文件 I」,第 21 屆世界神經放射線醫學會議,台北國際世貿中心,台北
2018 「夏娃克隆創造計畫II」,B.B.ART 藝術空間,台南
2017 「夏娃克隆創造計畫」,新苑藝術,台北
2017 「GZ-KUNST」,Fatamorgana畫廊,柏林,德國
2017 「GZ-VENICE」威尼斯雙年展平行展,威尼斯,義大利
2017 「DOURO國際版畫雙年展」,斗羅,葡萄牙

以「夏娃克隆」3D檔案發展的頭部與手部線條、網格、貼圖等與達文西的頭部與手部手稿結合,表現「夏娃克隆」有如達文西手稿中的黃金比例標準。雖然達文西的手稿是描繪男性的臉部,但與「夏娃克隆」臉部比例幾乎相似,作品也刻意保留電腦軟體繪製的線條、網格、icon、攝影機、控制器等符號,表現手稿文件與數位檔案兩者間的互文與對照觀念。

在頭部與手部的最後兩張,在文件的上半部表現「夏娃克隆」的頭部與右手已經成形,並特別強調金屬色澤與「666獸印」,而文件的下半部則以達文西鏡像字體寫出的聖經《但以理書》與《啟示錄》的相關章節。最後,利用「AR擴增實境」技術,將「夏娃克隆」的頭部與右手從靜態版畫轉換成動態影像,彷彿「夏娃克隆」真的從平面走到現實空間與觀眾對話。以AR互動技術來表達「夏娃克隆」就如各種科技產物存在人類的生活週遭𥚃,因當觀眾拿起「AR擴增實境」對著「夏娃克隆」的頭部與手部平面文件時,會驚訝發現平面的頭部與手部在AR螢幕內居然動了起來,如「夏娃克隆」的頭部從仰睡逐漸抬頭睜開眼睛且左右轉頭,而手部也以6字形的誘人手姿作擺動,喻指「夏娃克隆」其實就與人類同空間與時間活著。此AR技術巧妙成了詮釋此觀念最佳的媒介,藉由科技媒材再現科技的無所不在,表達「666」獸印早就出現在人類的生活中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