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珮淳夏娃克隆系列「夏娃克隆創造計畫l」數位影音裝置榮獲義大利2019年第12屆佛羅倫斯雙年展新媒體藝術類全球首獎「羅倫佐獎第一名」
https://www.florencebiennale.org/en/jury-2019/
媒材: 大型投影裝置、數位影音、3D動畫、多媒體播放器、投影機 、音響
依場地而定
年代: 2016
時間: 9:00
《夏娃克隆創造計劃I》是挪用達文西名作《維特魯威人》來對照「夏娃克隆」之身體比例,再現科技父權企圖創造具完美黃金比例的「夏娃克隆」身體,以及將達文西以正方與圓形隠喻「人類乃天地之中心」之企圖心,指涉「夏娃克隆」即為人類以科技挑戰創造主之慾望產物。影片中,林珮淳重現創造「夏娃克隆」的過程,將原始草稿與「維持魯威人」作精準對位,在360度自轉中逐步𨍭換成電腦網格、仿人的皮層、帶有獸與蛹紋路的仿金屬皮層、仿全像的綠光皮層等,最後形成一尊如聖經《但以理書》預表驕傲的「人國大偶像」:金頭、銀身、銅腹、鐵腿、半鐵半泥腳。
因着3D錯視效果,「夏娃克隆」彷彿從達文西的手稿浮現成立體的3D身體,再配合音效表現一種神秘與詭譎感。影片中段,特別呈現「夏娃克隆」如何在電腦三度空間內被檢視,如放大、縮小、翻轉等,也刻意保留電腦介面、鏡頭符號、icon、時間軸等,將這種3D動畫的製作過程轉譯成創造「夏娃克隆」的過程與觀念。另外,原達文西的鏡像文字也被巧妙地更換成以「達文西鏡像字體」呈現的聖經章節,定義了「夏娃克隆」的身份與命運,多層次呈現了「維特魯威人」與「夏娃克隆」的平面手稿與立體電腦3D動畫的視覺對照;黃金比例的男女形體的對位,聖經章節與符號的指涉性,以及達文西與林珮淳在兩種不同時空、媒材、性別與創造慾望下所創造的「維特魯威人」與「夏娃克隆」之間的對照與對立關係。


















展覽
2020 「夏娃克隆啟示錄一林珮淳十數位藝術實驗室創作展」,台南市美術館,台南市,台灣
2020 「身體宣言-林珮淳個展」,大象藝術空間館,台中,台灣
2019「XII佛羅倫斯雙年展」,佛羅倫斯,義大利
2019「夏娃克隆AR」,QCC藝術館,CUNY,紐約,美國
2019「都會族群」,紐約藝術基金會,TAAC Tribeca/E. Tay/R Gallery,紐約,美國
2019「Being Here as ME: 台灣女性新媒體藝術展 」,美國大學美術館,華盛頓DC,美國
2019 「GZ-XPO倫敦藝術與意識展」,倫敦,英國
2018 「GZ-BASEL」巴塞爾藝術博覧會平行展,巴塞爾,瑞士
2017 「夏娃克隆創造計畫」,新苑藝術,台北
2017 「GZ-KUNST」,Fatamorgana畫廊,柏林,德國
2017 「纖動-生態作為動詞」國際錄像裝置展,有章藝術博物館,新北市
2017 「台灣錄像巡映歐陸交流計畫」,馬其頓當代藝術館 / 克羅埃西亞 A Zitnjak 畫廊 / 斯洛維尼亞當代藝術中心 (SCCA) ,柏林 Rosalux 藝術空間
2016 「類似過於喧囂的孤獨–新樂園20年紀念展」,北師美術館,台北、波蘭WRO 藝術中心
《夏娃克隆創造計畫l》此系列乃挪用達文西維特魯威人(Vitruvian Man)的手稿與我「夏娃克隆」全身每一個發展的過程作結合,回朔再現「夏娃克隆」如何被我以電腦3D創造的過程與每一時期的形體,從我發想繪製的線稿,到進如電腦以3DMaya軟體建構的人形網格,到逐步貼圖、仿人的膚色、仿金屬色、仿全像的綠光色、仿金頭大偶像,以360度自轉而展現每一階段的形變,並且把在電腦空間以電腦鏡頭旋轉身體每一角去呈現「夏娃克隆」如何被形塑的過程,從單線構圖、建網格、建骨架、貼材質、刻紋路到調動作的過程⋯⋯,的確可表現它是如何因著人類的創造慾望逐步被建構成為科技軟、硬體的數位產物,此慾望我認為與科學家或人類企圖改造、模仿、挑戰所有神原創的科技文明從發想到一步步的實驗(實踐)的過程很類似。
之後我又挪用達文西手稿對人體黃金比例之研究,除了指出「夏娃克隆」的完美比例外,更將達文西強烈創作慾望與驚人的企圖心轉譯在「夏娃克隆」被生產之創造過程上,他的素描手稿除了記錄人體比例、形體外,其實也暗示人類是宇宙天地之掌握者(以人為本)之思想,而我「夏娃克隆」即批判人類以己為中心挑戰神原創之本質,藉此作品討論了藝術與科技之間的聯想、對照與互文的關係。影片中我巧妙的將我夏娃克隆的創造計劃文字所應用的聖經文字用「達文西鏡像字體」置於人體下方並簽上我名字。